做好臨終關懷!一旦老人出現「3種徵兆」 子女要多陪伴:可能時間就不多了


血管性痴獃是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常見原因。

腦血管狹窄或阻塞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神經元壞死。

典型的癥狀包括反應遲鈍、判斷力下降、情感淡漠等。

Advertisements


帕金森病也可引起痴獃,與之相關的路易體痴獃會出現幻覺、認知功能波動等特殊癥狀。

前額顳葉痴獃的早期表現常為人格改變、行為失控等,與額顳葉的病變相關。

Advertisements


除了神經退行性疾病,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加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障礙。

例如,維生素B12缺乏會引起神經病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偏執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則可能出現思維遲緩、表情淡漠、動作緩慢。


Advertisements

慢性酒精中毒會直接損傷神經元,引起認知功能下降。

某些藥物如抗膽鹼能藥物也可能產生認知障礙。

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忘、犯糊塗等現象,一定要引起家人的高度重視。


Advertisements

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明確診斷,根據病因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儘可能減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一些神經保護藥物如美金剛、石杉鹼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認知功能。


Advertisements

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保證營養均衡、適度運動、戒除不良嗜好、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等。

三、突然的迴光返照

在老年人生命的最後階段,有一種特殊的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突如其來的迴光返照。


Advertisements

迴光返照是指臨終前出現的短暫好轉,病人的癥狀突然減輕,精神狀態明顯改善,似乎重獲新生。

然而這種好轉往往曇花一現,持續不久即迅速惡化,最終走向死亡。


Advertisements

這種現象雖然並非所有臨終者都會出現,但一旦發生,往往預示著大限將至。

迴光返照的具體表現因人而異。

一些長期卧床、意識不清的老人可能突然恢復了清醒,能夠下地行走,與家人交談。


原本胃口很差、飲食困難的老人可能突然食慾大增,甚至要求吃一些平時很少吃的食物。

一些失語、失認多時的老人可能突然恢復了語言和認知能力,甚至變得格外健談,回憶起很多往事。


還有一些老人可能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見某個親朋好友,或去某個想去的地方。

儘管迴光返照給人以驚喜,但遺憾的是,這種好轉往往轉瞬即逝。


短暫的亢奮之後,老人的身體機能會急劇衰竭,出現休克、昏迷、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癥狀,最終難以避免地走向死亡。

迴光返照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短則幾小時,長則幾天,但大多不會超過一周。


目前,對於迴光返照現象的確切機制尚無定論。

一種觀點認為,這可能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生命最後時刻調動了所有潛能,迴光返照。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隨著衰竭加重,機體代謝紊亂,產生了一些神經興奮性物質,刺激了神經系統,才出現短暫的亢奮。

還有一些醫生認為,迴光返照可能與臨終時疼痛減輕、藥物減量等因素有關。


無論如何,迴光返照提醒我們,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彌足珍貴的。

當老人出現迴光返照現象時,家屬一定要倍加珍惜與老人相處的時光,用心聆聽老人的心愿,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愛與溫暖。


這既是對老人的尊重,也是家人們寶貴的記憶。

當然,迴光返照現象也提醒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

不要被短暫的好轉迷惑,掉以輕心,要知道,死神的腳步也許近在咫尺。


家屬應與醫護人員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和護理措施。

要注意老人的心理狀態,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安慰。

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結語

生命的旅途充滿了起起伏伏,尤其是在暮年階段,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常常讓人措手不及。


當家中的老人開始頻繁嗜睡、變得健忘糊塗,甚至出現迴光返照現象時,往往預示著他們已經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作為子女,我們要學會敏銳地觀察和理解這些變化,用心去傾聽和滿足老人的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