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冬至!做好「養生3件事」祛病延年 多吃3樣:通氣血「補腎潤肺」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冬至是天地陰陽交替的重要節點,自冬至後,太陽開始回返,白晝逐日增長,陽氣初生,陰氣漸退。

中醫素有「陰平陽秘,精氣乃治」之說,只有陰陽協調平衡,才能祛病延年,因此冬至也是節氣養生的重要節點,民間常流傳「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那進入冬至之後,我們到底該怎麼養生呢,一起來看看——



冬至養生總原則

除了要遵從「秋冬養陰」的原則之外,還要充分考慮「冬至一陽生」的特性,對陽氣予以養護。因此,冬至養生應當宜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趨勢,同時要固護陰精,宜少泄津液。

此外,《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主封藏,而五臟以藏而主,因此冬季也是進補五髒的絕佳時機。

Advertisements

綜上所述,冬至養生,需要做好「固護陽氣,滋補陰血,調補臟腑」這3事,適時調補,不僅能實現冬病冬治,甚至能達到夏病冬防的良好效果。



冬季護陽宜驅寒

01 溫水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冬季足部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血行不暢,誘發多種疾病。

這時候,不妨試試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泡一泡腳,既能緩解身體疲勞,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並把熱量傳遞到全身,抵禦寒冷。


Advertisements

冬至時節泡腳宜在晚上睡前9-11點,可以選擇艾葉、紅花、當歸等溫散活血的中藥,用溫度在38-43℃之間的溫水浸泡足部大約15-30分鐘即可。


02 三九貼

「三九」是冬至後的三個九天,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之日。這是一年中天氣最寒冷、人體陽氣最弱的時期。

因此,中醫養生常在冬至時節進行「三九貼敷」療法,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激發周身之經氣,振奮人體相應的臟腑功能,驅散病人體內的陰寒之氣,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三九貼配方中常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等中藥,起到溫肺化痰、溫中和胃、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等作用。

患有慢性虛寒性疾病,和季節性發作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時進行三九貼治療。


03 艾灸

很多人到冬天都會出現神疲乏力,手腳冰涼的情況,這是體內陽氣不足的表現。通過艾灸,刺激人體的穴位經絡,激發經氣,可以補足陽氣,疏通淤堵,讓氣血通暢,相應的癥狀自然也會改善。

Advertisements

常見的艾灸保健穴位有百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等。



冬至養陰宜滋補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前後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

下面推薦幾味適合冬至經常食用的食物和葯膳,一起動手做起來,趁著冬至好好滋補身體吧!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