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退休老人出門一趟「突發腦梗」 醫生勸告:冬天外出「這2件事」一定要注意
冬日的清晨,天空泛著微微的灰藍色,街道上的行人裹緊了身上的衣服。一位叫李大爺的老人緩緩從家門出來,手裡拎著一個小小的布袋。他準備去樓下的菜市場買點新鮮的蔬菜。
他的步伐不算快,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呼出的白氣在寒風中化作薄霧。剛走到門口,他忽然頓了一下,臉色微微發白,用手扶住了旁邊的欄杆,像是頭暈,又像是渾身無力。
鄰居張阿姨正巧路過,見狀連忙上前扶住他:「李大哥,你沒事吧?要不要送你去醫院?」李大爺擺擺手說:「沒事沒事,可能是天冷血壓有點高,歇一會兒就好了。」
Advertisements
張阿姨不放心,還是堅持把他送回了家。幾天後,李大爺因為頭暈和半邊麻木被家人送進了醫院,醫生診斷他是腦梗的先兆。家人一陣後怕:「不就是天冷出個門嗎?怎麼就出了這麼大的事?」醫生卻嘆了口氣:「天冷,忽視了一些小細節,腦梗來得猝不及防。」
這個故事讓人心頭一緊,天氣變冷,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忽視了身體的警鐘。腦梗這種疾病像個隱形殺手,悄無聲息間威脅著健康。那麼,為什麼冬天會成為腦梗的高發季?又有哪兩件事是出門時必須注意的?
冬季氣溫下降,人體的血管會受到寒冷的刺激而收縮。血管一旦變窄,血液流動的速度就會減慢,血液中的雜質更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Advertisements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代謝功能減弱,血管的彈性也逐漸下降,血壓波動會更加明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液本身就容易變黏稠,遇到天冷,風險更是成倍增加。稍不注意,血栓脫落或堵塞腦部血管,就會引發腦梗。
醫生經常提到,腦梗的發生並不是一瞬間的,它往往有一些早期信號,比如頭暈、肢體麻木、突然的無力感,甚至是短暫的語言障礙。但很多人因為這些癥狀持續時間短,誤以為是小毛病,等到真的發作時,往往為時已晚。
天氣冷的時候,很多人出門前通常只想著穿一件厚外套,卻忽略了手腳和頭部的保暖。其實,這些部位的溫暖與否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的通暢。
Advertisements
1. 頭部的保暖不能忽視
李大爺的醫生特彆強調,冬天外出一定要戴帽子。頭部是人體散熱最快的地方之一,寒風一吹,血管容易受到刺激而劇烈收縮。特別是一些喜歡晨練的老人,早上溫度最低,頭部暴露在低溫下,血管會更容易痙攣,引發腦供血不足。
醫生還提到,冬天的早晨最好不要過早出門,因為此時氣溫最低,血壓波動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血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