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農曆七月為何被稱為「鬼月」 只因「這個數字」有特別之處
古人按照易經思想,把時間進行階段性分割,再根據每一個時間段的自然屬性進行命名,如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產生的。
Advertisements
《易經》中把一年分成八個部分與八卦相對應,每個卦象所對應的時間是四十五天。按照後天八卦的分配原理,八卦中坤卦所對應的四十五天,正是初秋的四十五天,大概範圍在未月下旬到酉月上旬期間,這期間包含了整個申月。坤卦為老陰,陰極為鬼,所以坤卦的類像代表著鬼魅。
Advertisements
農曆七月,又叫「申月」,對應十二生肖中的猴。古人云「陰盛則黠,猴性黠」,黠是聰慧的意思,也稱為「鬼」。我們形容一個人特別聰明,經常會說「猴精、猴精的」正是來源於此。「申」本意又為生命的延伸,坤卦狀態下申月本來就包含著鬼魅重生的意思,加上申月基本和七月相對應,「七」又為復生之數,有「重生」之意。坤、申和數字七相結合,加重了七月鬼魅重生的含義。
Advertisements
加之,七月本來就是祭祖的月份,後來又隨著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的興起,加重了七月祭祀的氛圍,所以,古人說「申未有鬼象,未中有鬼宿,七月有鬼節」,把七月認為是鬼門大開的月份,把七月稱之為「鬼月」,七月也因此被賦予了眾多神秘色彩。
你還知道哪些和七月有關的傳說和習俗呢?歡迎評論分享!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