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600多萬人後發現!經常吃「這2類肉」 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多吃10種蔬菜降血糖
研究人員分析,加工或未加工紅肉與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不過相關機制還沒有明確,還需要更多研究探索。
經常吃紅肉或加工紅肉,可能會升高血壓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可能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紅肉富含肉鹼,經腸道內某些菌群消化後會產生三甲胺-N-氧化物(TMAO),而TMAO能夠抑制血液中膽固醇的降解,使得膽固醇只能沉積在動脈血管壁,導致血管壁加厚、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紅肉中富含飽和脂肪酸,可能影響代謝,引發胰島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紅肉中的膳食蛋白質還可能與較高水平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相關,而孟德爾隨機研究表明IGF-1與較高的糖尿病風險相關。
Advertisements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研究,只是顯示了經常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紅肉與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有關,並沒有表明因果關係,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能也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123RF
研究最後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合併症,也是一個確定的危險因素。鑒於心血管疾病的沉重負擔,確定更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和死亡。
Advertisements
飲食干預是適用於日常生活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預防的關鍵組成部分。紅肉作為飲食中的常見食物,從20世紀70年代到2030年,全球每人紅肉食用量增加了近一倍,對個人和全球健康都有著影響。
這項研究的發現提醒我們,為了促進心血管和代謝健康,人們應調節飲食模式,改善飲食結構,限制加工或未加工紅肉的攝入。
建議,魚、禽、蛋類和瘦肉適量食用,平均每天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魚300-500克,蛋類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少吃深加工肉製品;優先選擇魚,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製品。
此外,在烹飪肉類時,要多採用蒸煮的方式,少烤炸。肉類在烤或油炸時,有無溫度較高,使營養素遭受破壞,如連續長時間高溫油炸、油脂反覆使用、明火燒烤等,還容易產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
在外就餐時要減少肉類攝入,點餐時要做到葷素搭配,清淡為主,盡量用魚和豆製品替代畜禽肉。
文章參考: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