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早,也不可晚!中元節「這個時間祭祖」最合適 按規矩做好:先祖保佑全家走好運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在傳統文化里,「七」素來被視為復生之數,是個吉祥的數字。因此,在古代最初時農曆的七月也被稱為「吉祥月」和「孝親月」,而此時又是豐收的季節,就定於七月半為祭祖之日,將秋收的糧食、果蔬供奉給祖先們享受,分享喜悅,同時也希望在先祖的保佑下明年也能有個好收成。



Advertisements

後來又有「地官中元赦罪」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開來,管轄地府的地官會於中元這日,將地獄之門打開,困於冥界的眾鬼可以離開,渡過奈河返回人間,世上還有親人的就回家和他們團聚,沒有家的孤魂就遊盪、徘徊在各地給自己找東西吃,在鬼門關閉前回去即可,這一說法多了些恐怖之意,相信此說法的人們也就將中元節這一天直接稱作「鬼節」。


Advertisements

隨著時間的推進,各方說法相互融合,因為其核心都離不開「敬祖盡孝」四個字,於是乎人們就將七月半、中元節、盂蘭盆節這三節合一,定為了現今所過的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的主要習俗活動就是祭祖,具體的祭祀內容也有著頗多講究,特別是在時間上,根據不同的情況都有不一樣的說法,大致上可分為兩種,建議大家有所了解。


第一種:上墳祭祀的時間

中元節、清明節、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每到這些節日,各家各戶基本都會提前準備水果、鮮花、紙錢等東西,找個合適的時間去上墳,祭拜逝去的祖先、親人。


Advertisements

俗話說「早燒清明晚燒冬,七月半的小鬼等不到中」,裡面就提到了七月半中元節上墳的時間,最好是在中午前就完成祭祀的一系列流程。具體的就是要先給墓碑及周圍清掃打理乾淨妥當,擺上酒水或茶水、水果、鮮花、糕點等供品,再上三炷香,壓一疊黃紙或將黃紙燒掉供奉給「土地神」,感謝他護佑祖墳平安,接著將準備給祖先、親人的紙錢和衣物焚燒,祭拜時要記得長幼有序。


Advertisements

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之間上墳的時間講究可能會存在偏差,有的可能祭祀儀式更細化,時間也就更長一些,會持續到下午三點之前,因為三點之後陰氣漸重就不再適合停留在墓地處了。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