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不一般!5個屬相要「躲月」 牢記「做3事忌4事」平安旺財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間過得真快,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就要到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了,這也是今年最後一個四大傳統節日了。秋季共分為孟秋、仲秋、季秋三個月,中秋是秋季第二個月仲秋的月圓之夜,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


Advertisements

中秋節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古人稱為「祭月節」。最初「祭月節」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進行,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動。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的各種習俗已經被定型,但多以宮中舉辦活動。

在宋朝以後,中秋節也逐漸成為了一個盛大的民間節日,北宋時期,中秋節被定於農曆八月十五,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Advertisements

今年中秋節不一般,是一個「早中秋」。中秋節也稱「月夕」,這是一種祭月儀式,在古代「月夕」的日子是跟隨秋分而變得,秋分在哪天月夕就在哪天,可古人發現,秋分雖說在陽曆的時間固定,但農曆的時間並不固定,這就導致了月夕時並不是滿月,這就與古人祭月以求圓滿的意義相悖了,古人就把月夕的時間定為農曆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是在9月17日,而秋分是在9月22日,中秋早於秋分開始,因此是一個早中秋。老話說「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根據古人的經驗觀察,當中秋節比秋分提前的話,往往預示著年景不怎麼好,糧食可能會迎來減產的情況,在物質缺乏的古代,糧食減產很容易引發飢荒,所以稱為「災年」。


Advertisements

中秋節在我國已經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了,在2006年,中秋節更是被列入《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秋節不僅是秋天第二個滿月,更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的習俗和禁忌比較多,我國民間就有:5個屬相要「躲月」的說法,請大家無論多忙,牢記做3事忌4事,幸福美滿!我們趕緊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記得「做3事」

一、吃月餅

吃月餅可以說是中秋節的標誌性習俗之一,據史書記載,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當時長安的富貴人家在中秋節用月餅作為禮物,互相贈送。到了宋代,月餅的製作工藝和口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出現了「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詩人蘇東坡更是為此作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以此來稱讚月餅的美味。

Advertisements

我國地域遼闊,習俗差異肯定是有的,就比如月餅,南方的月餅多是以咸口為主,如咸火腿、鹹鴨蛋、瑤柱叉燒等,口感細膩,油潤香;北方的月餅多選用甜味的材料,如豆沙、蓮蓉、棗泥,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五仁月餅,那麼,你喜歡咸口的月餅還是甜口的呢?

但無論月餅的口味如何,表達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月餅的圓形寓意著團圓、和睦,表達了人們對家庭和睦、生活美滿的追求和祈願。


Advertisements

二、賞月

中秋節賞月的習俗,起源於古代的祭月活動,在《禮記》中有「秋暮夕月」的記載,這也是中秋節賞月習俗的最早淵源之一。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意指農曆八月十五這天的月亮最為圓滿,象徵著家庭團圓和幸福美滿。人們在這一天賞月,正是為了寄託對團圓和美滿生活的嚮往。

除此,中秋節還有「走月亮」的習俗。當晚人們會在月光下漫步,欣賞月色美景的同時,還會祈求健康長壽、家庭和睦。這種習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傳。


Advertisements

三、躲月

八月十五中秋節,民間還有個重要習俗叫「躲月」。這個習俗與立春的「躲春」、立夏的「躲夏」、除夕的「躲星」類似,都是關於「躲」的習俗。

躲月其實也就是民間所說的「躲太歲」,中秋節是秋季第二個滿月時刻,意味著秋季過去了一般,在這個滿月的日子裡,地球的磁場會比較亂,因此,一些特定的屬相就容易犯太歲,為了避免犯太歲,中秋節這天就有了「躲月」的習俗。

那麼,2024年中秋節哪些生肖要「躲月」?我國有「本命年犯太歲」的說法,所以本命年的生肖需要躲月,本命年指的就是所在年份歲對應的生肖年,如子年對應的鼠、丑年對應的牛、寅年對應的牛.....今年是2024年,按照干支紀年來看,今年是一個甲辰(龍)年,因此,屬龍的要躲月。除此之外,與本命年屬相有著「沖、破、刑、害」的生肖也需要躲月,分別是:屬牛、兔、狗、羊。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