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女再親!退休後「也不要住一起」更不要住同一社區 62歲阿姨「帶孫4年後」的痛苦領悟
導語
人老了之後,就會越來越想和兒女近一點,尤其是到了養老之際,有些老人就會想著跟兒女住在一起,或者在住在兒女附近,覺得這樣就能得到兒女照顧和陪伴。
然而,這種想法是很好,可真實現起來,卻未必會那麼順心如意的,有可能還會成為晚年的一直煩惱。
一位62歲的郭阿姨,也以為住得離兒女近一點,會讓晚年生活更幸福,於是4年前和丈夫一起花掉存款,在兒子同社區同棟樓買了套房子養老。
一開始她和丈夫是覺得挺好的,天天有兒子親孫子樂,但沒過多久,她們卻為此感到後悔至極了。併發出這樣一番勸告:和兒女再親,老人也不要住在一起,更不要住同一社區!
以下是來自郭阿姨的自述:
「多年前,我覺得人老了和兒女住在一起是最幸福的,如今當我真正體驗過了,卻發現這比一個人獨居還要痛苦。」
Advertisements
我叫郭海棠,今年62歲,一名退休的服裝廠員工,我丈夫65歲,化工廠退休。
我們忙忙碌碌工作了三四十年,養大了一雙兒女,並助他們成了家,如今退休後,我以為生活會是一片美好和自由的,結果就因為一次搬家,讓我們兩夫妻的晚年都被剝削了。
說起這件事,還得從4年前的一個錯誤的決定說起。
Advertisements
我和丈夫退休後,一次性把公積金提了出來,兩人合計105萬。起初,丈夫說把這筆錢拿去存銀行的,但是被我拒絕了,因為利息很低,也存不到什麼錢。那不存銀行能放哪呢?我就跟丈夫提出,我想帶著這筆錢,兒子那邊買套小房子生活!
因為自從10年前,兒女各自成家後,紛紛都在省城定居。
他們姐弟倆倒是住的很近,就2公里之隔,而離我們卻遠了,他們回家的次數也少了,我們夫妻倆有啥事,他們沒辦法第一時間趕回來,過年過節也經常因為一些事不回來。
我知道兒女忙著事業和生活,都是無奈的,也沒有怪罪他們,所以我就想,既然兒女沒辦法回來,那我們就過去住買個房住唄?
Advertisements
一開始丈夫是不太想離開老家的,說去到那邊人生地不熟,,但我是一家之主,他哪裡能杠過我?兒女那邊知道了我的打算,也很是同意我們過去。
原本我只是想在兒子家和女兒家附近,買個老房子的,結果兒子說他房子樓下,正好有一套二手房,挺不錯的,15坪二居室。
因為是3樓價格不貴才140萬,我和丈夫也覺得可以,就湊了點老本,全款買下了這套房子。
兒子住在15樓,我們住3樓,這本該是一件挺好的事,想見兒子孫子了,分分鐘就可以跑上去,有啥事情,也可以很快找到兒子,這比住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強多了。
然而,住了半年多後,我們兩口子的退休生活,卻受到了干擾,並且越過越煎熬了。
Advertisements
剛入住的時候還挺好的,兒子女兒兩家人時不時會過來吃個飯,也會被他們帶去外面吃喝閑逛。
那會兒孫子也不用我們帶,每天上幼稚園都有校車接送,中午有午托,晚上要2小時的晚托,兒子兒媳上班下班時間,都可以顧及到孩子。
我和丈夫呢,也可以四處自娛自樂。每天不是去公園唱歌跳舞,就是去菜市場轉悠,然後買菜做飯,偶爾也會去打打牌。屬於自來熟的我,也很快帶著丈夫認識了不少老人,經常一起約唱歌約麻將,這倒也過得挺開心的。
可半年過後,生活就開始變了。
那時候孫子幼稚園畢業了,上了一年級,得要去2公裡外的一所公辦小學讀書,而小學沒有校車,孫子就需要有人接送,但是兒子兒媳上班不順路,上課時間也比幼稚園的要早,讓兒子兒媳不好接送。
兒子就要我們幫忙接送孫子上下學,為此還給我們買了輛電動車。我們也覺得這樣挺好的,反正早上和傍晚都沒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