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0周年!過年參加「同學聚會」後才知道 為什麼「好朋友會漸漸走散」醒悟:人到中年,不見舊友

他們的話彷彿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我所有的分享欲。

這兩年我在寫作方面持續深耕,逐漸有了不錯的成績。



Advertisements

今年同學聚會上,我本來也想跟朋友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

沒想到他們聽說我還在寫作,立刻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你看普通人有幾個靠寫文章出頭的,讓你找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你就是不聽勸。」

我只能笑著點點頭,聚會剩下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有再說話。

記得《人世間》裡有句台詞:

「人,總歸是要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的。」

你想的是創業,是實現自我,是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只在乎活得精彩。

而你的同學們,有些想的是公家機構朝九晚五,有些追求的是有錢有權。

當你們離開學校,從此沒了交集,多年後再次面對面坐下,只會因為三觀的相互傾軋而彼此心力交瘁。

在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會始終和你活在同一片海裡。

一場看似熱鬧卻話不投機的聚會,以後沒有必要,也不想再去。

Advertisements


03

告別老同學們後,我在回家路上跟現在的朋友小楊聊起來。

放下聚會時的拘謹,我們談起春節時看過的電影,還有年後共同的出遊計劃。

將近兩小時的路程,我倆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過去了。

Advertisements

相比之下,同樣是幾個小時的同學聚會太過漫長,太過難熬。

而為聚會發起的群聊,也從大家一起走出飯店包廂後,很快就不再有新的消息彈出。

多少曾經無話不說的關係,止於手機裡的一句「有空再聚」。


不是你們曾經的關係不夠鐵,只是彼此都遇上了更適合的朋友。

網友@執然畢業後去了深圳,跟原來的大學室友分隔兩地。

每次跟同事出去逛街,回家後她都會給室友打個電話。

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在結交新朋友的同時,不會疏遠了老朋友。

然而有一天,她和室友剛聊兩句,對方就隨便找個理由掛斷了電話。

後來她還和室友還參加過一次同學會,才發現大家基本沒了共同話題。

於是她在同學聚會結束後再也沒給對方聯繫過。



Advertisements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深度關係》中提過一個概念,叫做「階段性友誼」。

在人生這趟火車上,所有陪伴都是階段性的,有人上車與你同行,就有人下車同你作別。

一站自有一站的遇見,一程也自有一程的風景。

喬布斯告別了自己在蘋果公司的搭檔沃茲,才得以在皮克斯遇見自己一生的導師卡特穆爾;

徐小平在離開大學同學兼合伙人俞敏洪後,才遇到更適合自己的創業夥伴,從而在投資領域擁有了更好的發展。

莫愁前路無知己,人生處處有相逢。

不必挽留一個轉身離去的人,也不要執著一段漸行漸遠的關係。

大膽向前,別怕走散,歲月總會讓你在合適的時間,遇上最適合與你同行的人。


很贊同這麼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質上是相互篩選的過程。

你和老同學日漸疏遠,不是曾經感情不深,而是如今彼此不再匹配。」

當一段關係需要用聚會時的打趣來烘托氣氛,需要低頭看手機來緩解尷尬,默默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是所有友情都能天長地久。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又不斷遇見的過程。

走過聚散無常的匆匆歲月,我們也終將遇見那個更加成熟的自己。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