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臨終遺言!他走後「不要和姑姑來往」 10年後「奶奶找我聚餐」後才懂:都是有因果的
傷害自己的人還是最信任的兄弟姐妹,那種痛苦是別人無法體會的,48歲的姚先生就在體驗這種經歷。
10年前他的父親臨終前交代他,他們家今後和他的姑姑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親戚朋友聽到他父親的遺囑之後都認為太過於偏激,不近人情,當時的姚先生對於父親的遺願也難以理解。
後來他從奶奶的口中才得知,當年姑姑是怎樣對他的父親的,才明白那些年父親所承受的委屈,和他們之間的恩怨。
父親離去10年之後姑姑遭遇重病,姚先生決定讓所有人吃驚,而了解事情原委之後眾說紛紜。
姚先生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有著普通農民的品質,例如勤勞善良,他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非常上心。
在家中他是長子,自從姚先生的爺爺走之後,他的父親在家中做到了長兄如父。要知道他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只是同父異母,能做到這點實在難能可貴。
Advertisements
也就是說,當年他的爺爺帶著父親和他繼母結了婚之後才有了這些弟弟妹妹。他們結婚之後,給姚先生的父親增加了三個弟弟和三個妹妹。
Advertisements
繼母沒有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但總體來說對姚先生的父親還算是不錯的。姚先生的父親小時候,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母愛。
因為他的母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已經離去,所以他變得非常懂事和早熟。
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他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幫家裡分擔家務,以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可以這樣說,他有兩個弟弟和妹妹就是在他的肩膀上長大的,他和最小一個妹妹年齡和他相差15歲,他甚至把這個妹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一樣。
但即便是這樣,悲劇依然侵襲了這個家庭。姚先生父親最小的妹妹出世後不久,他的爺爺就因一場意外離開了人世。
姚先生父親的繼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患上重病一蹶不振,眼看這個家庭就要分崩離析。這時姚先生的父親站出來承擔了養家糊口的責任,主動照顧弟弟妹妹和繼母。
Advertisements
為了讓年幼的姑姑補充營養,他經常到村頭那戶養了幾頭山羊的人家討羊奶給姑姑喝,每天東奔西跑就是為了賺錢養家,呵護弟弟妹妹逐漸成長。
他原本熱愛讀書,成績很好,但是卻因家庭的拖累,沒有辦法繼續讀書,這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把弟弟妹妹棄之不顧,因此村裡的人們都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驢蛋」,意思說他像驢一樣老實本分,吃苦耐勞。
父親長大之後沒有考慮成家,因為他要照顧的人太多,直到兩個弟弟結婚之後,他才考慮個人問題,這時候他已經三十多歲。
Advertisements
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之下認識了一個女人,她被婆家嫌棄趕出了家門,而這個人就是姚先生的母親。
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幾個弟弟妹妹都在姚先生的父親照顧下長大成人,他們對他應該感激。
但是實際上他們幾個往往會因為一些利益的問題發生爭吵,特別是因為贍養的問題,總能引起爭吵。
特別是姚先生的四叔,經常指責他的父親忘恩負義,當年如果不是奶奶的幫忙,他怎麼會討到媳婦。
現在姚先生家兒女雙全,卻對奶奶不好,這就是忘恩負義。
每到這個時候,姚先生的父親總是默不作聲,妻子說他太過懦弱,但是他總是說不想讓這個家庭的成員吵得不可開交。
再怎麼說自己都是他們的哥哥,不能讓外人看笑話。
最讓姚先生感到奇怪的是,雖然他的父親把小姑撫養成人,但是小姑卻對他的父親抱有著敵意,形同陌路。
Advertisements
而且還不時諷刺他們,感覺連陌生人都不如。有一次姚先生就這件事情問他的父親,父親沒有告訴他,說是小孩子不要過問大人的事情。
後來他才知道,原因是當時父親不允許她嫁給自己喜歡的人。
對方是個年紀大,且又丑又窮的農村男人,他父親自然不願讓妹妹嫁給他。就因這件事被姑姑記恨,認為他是惡人。
姚先生至今還記得他高考的時候,奶奶突然得了重病,父親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奶奶身上,以至於連給姚先生搭車去高考的錢都拿不出來。
母親為此和他大吵了一架,母親怒目圓睜問他為了什麼?他說就為了自己喊了她十幾年「媽」,她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母親憤怒地反問:「那麼現在我們孩子的學費已經用完,以後他怎麼上學?現在我們還在外面欠著一筆大債,怎麼辦?」他的父親只能悶聲說,他會想辦法。
晚上姚先生的母親氣消之後才心平氣和對他說,自己不是反對他孝敬老人,而是要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