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去世2年!獨居老人化為白骨「躺在沙發上」 兒女雙全「卻漠不關心」太慘了





天亮了,老人沒了鼻息。


可就連她的後事,四兄弟也互相推諉,覺得自己與母親的死毫無關係。


Advertisements

一提到要出錢安葬,更是避之不及。


荒誕嗎?


若不是真實報道,還以為這是在幾百年前的話本小說里才有的諷刺故事。


而這樣的事,並非孤例。


安徽那個摔倒在陽台,敲了4天4夜臉盆才引來鄰居報警救援的老人。


女兒明明同城而居,卻近20天沒來探望。




Advertisements


四川那個養育了5個子女,卻獨自病危、去世在破敗村房裡的老人。


村委會勸導子女們回來看望、照料,卻被電話拉黑。


這些老人,哪一個不是年輕時拚命把孩子拉扯大,盡心儘力供孩子買房成家。


幾十年,不憚劬勞,可到了晚年,卻在孩子眼裡變得一無是處。


有兒有女,卻飽嘗孤獨。


紀錄片《無人知曉》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一位81歲的母親去世了,兩周之後,才被回家取東西的女兒發現。


記者問:「從母親家到您家有多遠?」


女兒給出了一個叫人無語凝噎的回答:「15分鐘。」




Advertisements


15分鐘,那是即便捧著一碗熱飯,也不會涼掉的距離。


可我們為何卻吝嗇著孝心,反倒讓那血緣親情,徹底涼掉?


04


人到晚年,往往會發現子女的孝心都是有前提的:你要有「利用價值」。


當你不再為子女提供幫助,孝敬對他們來說就變成了一場看不到回報的投資。


「風險」太高,連親情都會變了味。


這是我聽過最殘忍的道理,卻也悲哀地發現,這是一些老人所面臨的現實。


去年,湖南一對84歲的老夫婦,將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告上了法庭。


老太太因摔傷行動不便,高齡的老伴無力照料,可四個兒女無一人願意贍養。


兩個耄耋之年的老人絕望之下,只能狀告兒女,要求他們按月支付贍養費。


即便如此,他們也心疼孩子,不捨得要多,一個月,只要300塊(約1325元新台幣)。

Advertisements





庭上,看著兩位老人花白的頭髮,法官也難忍哽咽:


「按照法律規定,你們每月需給父母2500元贍養費(約11048元新台幣),但他們只要300元(約1325元新台幣)。


Advertisements

你們少買件衣服,少吃頓好的就省出來了。捫心自問,這種父母去哪裡找?」


在養育孩子時付出了一切,在為孩子豐滿羽翼時不計較分毫。


如今老了病了,他們卻學會了「懂事」,學會了少麻煩兒女、盡量不招人嫌棄。


就連討要一點本該得到的孝心,也小心翼翼地,不敢多拿一分。


就像主持人李艾在綜藝里談到她帶72歲的母親看醫生:


醫生誇老人身體健康,是長壽的命。


母親卻搖搖頭:「我不想長壽,長壽對小孩不好。」




Advertisements


這就是中式父母。


一輩子,盡心托舉我們成人,老了便隱身離場,不拖累子女,不麻煩孩子。


可誰能保證,到了晚年自己一定無痛無災?


當他們蹣跚了,身體變得衰弱了,唯一能在心底寄予小小希望的,只有你。


即便父母不願以孝心綁架你,也該明白,那不是你心安理得不管不顧的理由。


因為生命是一場有序的輪迴,你也終會成為父母,也終會有老去的一天。


你今天的選擇,會在明天以同樣的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年幼時,父母是我們唯一的觀眾,當父母老了,我們便是他們唯一的觀眾。
假若愛有長度,兒女對父母的愛,比起父母對兒女的來說,相差幾許?
當你責怪他們大小便失禁弄髒衣物,卻不記得他們也曾為你換洗一張張尿布;
當你嫌棄他們彎腰駝背腳步遲緩,卻不記得他們也曾扶著你學步;
當你厭煩他們言語嘮叨含混不清,卻不記得你曾牙牙學語他們覺得有多動聽...


父母,真的圖得不多。
無非是生病時一雙攙扶的手,孤獨時一通關心的電話。
無非是,常回家看看。
生而為人,父母好好地養你長大,你一定要好好地養他們到老。
別讓你有前提的孝心,教他們領會到人世間最殘忍的道理。
別讓那個生你養你的人,在悲戚中走完餘生。



文章參考:騰訊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