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規劃!86歲老醫生上網「安排身後事」 毫不避諱死亡:活著開開心心,離開輕輕鬆鬆


過年期間也會有一些長輩們告知的忌諱,比如正月裡不能剃頭、不能打碎東西,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尤其對於「死」十分忌諱,長輩們不光是過年期間耳提面命,日常提起提起「死亡」這件事情,也會像觸碰到了某些禁忌一樣,甚至要摸一摸木頭去一去晦氣。

不過也有老人是例外。

有位網名「多肉不老松」的86歲老奶奶,就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去世後「身後事」的安排,從遺產分配到臨終的醫護管理,可謂是面面俱到,毫不避諱。

這段分享不僅是給自己的兒女錄下了一段寶貴的留言,不老松奶奶也給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們上了一趟珍貴的「死亡課」。

聽了奶奶娓娓道來地講述,死亡在她的口中也變得不那麼恐怖了。



Advertisements

不老松奶奶之所以會在視頻裡聊到「身後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作為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她已經目睹了很多同齡人的離開。

從朋友、到老伴,很多老年人都走得很倉促。什麼都沒有交代,就因為一場意外的疾病離開了世界。

所以她決定,趁著自己身體硬朗、精神抖擻、口齒伶俐,就把這些旁人眼中很忌諱的事情公開講講。


Advertisements

首先,奶奶講了自己的和老伴的遺產分配。

老兩口這輩子攢下了兩套小房子,其中一套本來就是買給兒子的,另一套寫著他們兩個人的名字。

因為聽一個學生講了自己為父母辦身後事時的經歷,因為要辦理繼承、過戶,很多的流程要走很麻煩。

奶奶也做了不少功課,說白了就是,這些手續很貴。

於是奶奶在老伴在時就把這套房子賣了,錢給了女兒。

Advertisements


說到這裡,奶奶還自豪地誇起自己來:「我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是因為老伴在房子2020年賣掉後沒多久就去世了,而且這兩年房價也因為疫情有所下跌,如果在那之後賣房子,還會牽扯到夫妻二人共同財產,可能又會多幾道流程。

Advertisements


除了一些個人財產,因為奶奶和愛人都是公職人員,還會牽扯到一些撫恤金和喪葬費的發放。

愛人離世後,退休金和撫恤金的手續都是奶奶一個人去辦理的,因為他們是當年一同在青海工作的同事,工作單位上上下下的人她也都認識。

可是孩子們沒去過青海,到時候再讓他們去異地辦理手續就太困難了。

怎麼辦呢?奶奶幫孩子們想了個好辦法。

她給工作單位的同事們和女兒建了一個小群,千叮嚀萬囑咐,交代好她走了之後一切手續都由同事代理,然後再轉交給女兒,最後錢還是平分給兒女。


Advertisements

不動產和撫恤金的去留解決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零散的個人存款和社保卡裡的錢。

因為這筆錢也不算多,奶奶決定,就由外孫和孫女平分吧。

財產的事情都聊明白了,奶奶接下來就開始說自己的臨終囑託。

Advertisements

第一條就是:如果遭遇意外或者病重,絕對不要搶救。

奶奶覺得,人生就是這麼一趟旅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既然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不如就不要讓自己再遭受這麼多痛苦,平平靜靜地離開。

Advertisements

第二條:一切從簡。

骨灰盒就買最簡單的,能裝就行,儀式也簡簡單單地操辦,不用大張旗鼓。不給其他人添什麼麻煩。

不老松奶奶的死亡觀看起來很「隨便」,好像不是咱們傳統觀念中沉重肅穆、甚至都不敢提起的「終身大事」。

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對生活的敷衍。

奶奶說:「我現在活著的時候就要高高興興地過一天,自己也盡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旦有什麼意外的話,我就安安靜靜地走了,千萬不要增加我的痛苦,也增加你們的勞累。」

活著的每一天都開開心心,離開的時候便輕裝上路,這是一個歷經千帆的老人的通透。

短短13分鐘的視頻,邏輯清晰,口齒伶俐,這是一個86歲老人的「死亡預演」。聽起來很悲涼,但是說破了也就無毒了,面對死亡的恐懼也就消失了一大半。

評論區裡的年輕人們沒有不佩服她這種看待死亡的豁達精神的。


之所以成為如此通透的老人,那還是源於不老松奶奶特殊的經歷。

在分享自己的「身後事」之前,她已經在網上講完了自己的一生。

奶奶生於1938年的上海,那是一段極為動蕩的歲月,日本人正在上海瘋狂掃蕩。

當時媽媽懷著她,把臉上塗滿漆黑的顏料在上海四處逃竄,生怕遭到日本人的襲擊。

因為逃難的日子太過疲憊,在不到7個月身孕的時候就生下了她。

雖然是一個出生在動蕩歲月的早產兒,但是奶奶擁有非常愛她的家人。

剛生下來沒多久,她的奶奶爺爺就把這個惹人疼愛的孫女帶回了家。

因為她的奶奶出生於清朝時期一個書香門第,自己也是讀書之人,所以經常教她認字。

不到四歲,她就已經能把松江中山路上所有店面的招牌認下來了。

因為聰慧過人,不老松奶奶在9歲的時候就上了教會學校的四年級,很快還接觸到了英語。

但是她的年紀還是太小了,讀到六年級的內容還是有點吃力,最後在媽媽的悉心輔導下,才算是壓線順利畢業。

「30個人畢業,我是29名。」說這話的時候,不老松奶奶的臉上還帶著些小傲嬌。

那時候的國中還不是義務教育,要參加考試,通過了才能上。

奶奶考上了松江縣中學,要交五斗米定金。她媽媽交不出來,於是讓她再去考赫赫有名的江蘇省松江女子中學。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