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大腸癌風險!為什麼多數人「不願做腸鏡」 醫生提醒:身體出現「5種癥狀」需及時檢查


導語:近幾年,醫療設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許多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癒。同時,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得到了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並且定期進行體檢。

體檢對於身體疾病的發現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醫院提供的檢查項目也是比較多的,很多人會選擇詢問醫生自己需要做哪些檢查,然而,有一項檢查是很多人比較抗拒的,那就是腸鏡檢查。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願意做腸鏡檢查呢?那麼,做了腸鏡檢查的人,有效期可以保持多久呢?今天就帶大家一一了解清楚!


Advertisements

01

腸鏡檢查的全過程是什麼樣的?

腸鏡檢查的全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操作前的準備

患者需要完善心電圖、血常規、凝血五項、乙肝五項、丙肝的檢查,根據患者整體情況,評估麻醉風險,排除禁忌症。

腸鏡檢查前服用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溶液清理腸道,腸道的清潔度是影響腸鏡檢查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一定要選擇安全有效的腸道準備方法。


Advertisements

檢查時注意事項

先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進行麻醉,麻醉後醫生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囑患者應左側卧位,雙膝屈曲。

醫生將腸鏡慢慢放入肛門,慢慢地從直腸進入到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進入迴腸末端,以檢查腸道部位的病變,如腫瘤、息肉或潰瘍等。


檢查結束後的麻醉蘇醒

麻醉醫師喚醒病人,無特殊異常,交與患者家屬,整體操作結束。


Advertisements

02

進行腸鏡檢查有哪些好處?

發表在《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大型研究對25000名患者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在2002年到2008年間,約有5000名患者查出大腸癌,並在2010年死於癌症。

研究發現,忽視腸鏡檢查的患者大多死於大腸癌,進一步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數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腸鏡檢查可以降低61%的死亡風險。

此外,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也指出,早期進行腸鏡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他們的研究基於600萬人的數據,最終發現年齡在45-49歲的人群中,接受腸鏡檢查的與不接受腸鏡檢查的相比,發生大腸癌的風險降低了50%。

儘管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但通過腸鏡檢查,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防止病情進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美國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自從2000年開始,腸鏡檢查已經成為美國人體檢的主要篩查項目,50歲以上人群的腸鏡檢查率在2015年已上升至60%。

這導致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約53%,然而,在我國,胃腸鏡檢查的普及率仍然較低,50歲以上人群的腸鏡檢查率不足15%。


Advertisements

03

為啥多數人不願做腸鏡?

多數人不願做腸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腸鏡是一種有創的檢查,有一定的風險,可能給患者帶來不適感;

腸鏡檢查過程較為繁瑣,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服用瀉藥清理腸道等,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負擔;

腸鏡檢查過程中,患者需要暴露隱私部位,有些患者可能會感到尷尬和不舒服;


部分患者可能對腸鏡檢查存在恐懼感,擔心檢查過程中的疼痛和不適。

然而,儘管存在一些不願做腸鏡的原因,但腸鏡檢查對於腸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腸鏡檢查,醫生可以觀察到腸道內部的病變情況,進行病理活檢和細胞學檢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因此,在醫生建議下,患者應該充分了解腸鏡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決策。

Advertisements


04

一次腸鏡「有效期」是多久?建議認真了解

一次腸鏡「有效期」是多久,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答案。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和遺傳因素不同,所以需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監測腸道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正常狀態之下進行一次標準的腸鏡檢查,大約能夠管5~10年的有效期。在這段時間內,腸癌的概率是特別小的,因為腸息肉從形成到發展為腸癌需要5~10年的時間。

所以,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後,如果未發現異常,一般5~10年都不用再進行腸鏡檢查。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