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看護自述!工作15年才懂大部分老人「是被迫在養老院的」 晚年困境「養兒不防老」

韓大爺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出國留學後,回來創業。不過兒子事業心比較強,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奔波忙碌,鮮少有閑下來的時間。

韓大爺的老伴去世後,曾到兒子家住了一段時間。兒子早出晚歸,韓大爺每天見到他的時間很少,大多數情況,都是韓大爺剛起床,他兒子就去上班了。他睡著了,他兒子下班回家了。

韓大爺的兒媳是一名律師,工作也十分忙碌。

韓大爺住在一百八十平方的房子里,在外人眼裡,他很幸福,老年後能住在高檔小區里養老,可韓大爺卻覺得孤單、冷清。偌大的房子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Advertisements

兒子和兒媳不會做飯,韓大爺主動下廚做飯,想博得兒子和兒媳的認可,不過老人和年輕人的口味不同,兒子和兒媳不想讓他難過,會把菜吃光。但是韓大爺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有多無奈。

韓大爺覺得和年輕人住在一起太無聊,這才來到養老院養老。韓大爺性格活潑,會下象棋,會拉二胡,還會跳交誼舞。他到養老院不到一個月,就收穫了許多稱讚。

節日時,韓大爺的兒子和兒媳太忙,沒時間來看他,他也不傷心。韓大爺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年人也應該有老年人的生活。

節日時,他會親自下廚炒幾個菜,和其他老人一起過節。韓大爺是我見過的老人里,最熱愛生活的人。

不過韓大爺在養老院住了幾年後,漸漸失去了這種快樂。養老院里的許多活動他都參加過,也得過獎,相比參加活動,他更在意節日時兒子會不會來看他。

Advertisements


韓大爺的兒子很忙,平時偶爾來一次,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韓大爺想好好和他說會話,他都沒時間。節日時,韓大爺給兒子打電話,兒子說一定來看韓大爺,可是到了節日那天,兒子又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趕回來。

韓大爺一想到兒子多次食言,就難過地想哭。然而更難過的,還在後面。韓大爺的兒子因為一場車禍,當場去世了。

Advertisements

韓大爺得知這個消息後,差點暈倒。自這以後,他變得不再愛笑,不再愛說話。

韓大爺說,他一直想告訴兒子,錢是賺不完的,親情比錢更重要。可惜他沒有機會告訴他了。後來每次節日,韓大爺看著別人的子女來養老院,都會躲起來哭一場。


Advertisements

孫大媽和朱大爺,養老院4年

孫大媽和朱大爺是夫妻倆,兩人是教師,都有退休工資。孫大媽和朱大爺只有一個女兒,可惜孫大媽年輕時只顧著忙工作,把女兒送到鄉下的公婆家。雖然女兒十歲時,孫大媽把女兒接到身邊,但女兒和他們不親。

孫大媽和朱大爺儘力彌補這段關係,女兒出嫁時,孫大媽還拿出大部分積蓄給女兒買了一套房陪嫁,希望她能在婆家挺直腰桿。

後來女兒懷孕生子,孫大媽正好退休了,就幫她帶孩子。女兒當了母親,懂得了母親的不易,和孫大媽的關係才有了緩和。

朱大爺退休後,孫大媽和朱大爺的日子過得很愜意,夫妻倆閑暇時養養花,遛遛狗,天氣好的時候出門旅遊,日子過得很愜意。

不過,朱大爺上了年紀後,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孫大媽身體又不太好,沒辦法一個人照顧朱大爺。他們想去女兒家養老,但女兒和公婆住在一起,女婿覺得家裡有四個老人,容易發生摩擦,不想讓孫大媽和朱大爺去他家。

Advertisements


孫大媽無奈,只好和朱大爺一起住進了養老院。孫大媽的女兒於心有愧,每個月都會抽時間看望父母,節日團圓時,還會接孫大媽和朱大爺去外面下館子,一起吃頓團圓飯。可女兒的愧疚,也僅限於此。

朱大爺經常唉聲嘆氣,覺得女兒不孝順,都說養兒防老,他們老了,子女又在哪裡呢?可為了讓女兒常回來看看,他只能隱瞞心底的想法。

Advertisements

孫大媽安慰朱大爺別想太多,女兒出嫁了,就是婆家的人,女兒關心公婆多過他們,也是應該的。人這一輩子,許多事想開了就釋懷了,較真了,就鑽牛角尖了。

不過朱大爺越想越氣,女兒來時,他忍不住給女兒甩臉色,次數多了,女兒就不來了。那年節日,女兒只給他們打了一通電話,朱大爺和孫大媽心裡難過,哭了很久。

不過今年,孫大媽的女兒和女婿突然想通了, 主動邀請孫大媽和朱大爺到家裡過節。

孫大媽開心壞了,孫大媽說,她不求女兒常年在病床盡孝,她只希望女兒會來看望他們,他們老了,以後見一面少一面,她不希望等她和朱大爺百年之後,女兒有遺憾。


Advertisements

寫在最後

父母上了年紀,生活的重心就變了。年輕時,他們為了生活奔波。如今老了,只想子女陪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壓力,很多子女不是不孝順,也不是不想給父母養老,只是生活所迫,不得已將父母送到養老院養老。

子女們以為,父母在養老院有朋友相伴,有人照顧,就是盡孝了。卻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真正需要什麼。


雖然養老院的各項條件都在完善,但老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慰藉。

父母希望,不管子女在忙,都能抽時間回來看看他們,如果距離太遠回不來,打電話聊聊天也是好的。

如果子女對父母不管不問,他們就算有享受再好的物質條件,內心也是空虛的。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人這一生,賺錢很重要,親情更重要。父母要體諒子女的不易,子女也要顧及父母的感受,常回去看看,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變老,才是最美好的傳承。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