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漬多又耗電!電鍋只洗內膽「等於養細菌」 記住「3個地方」不要漏掉:也要洗乾淨

每個家庭都擁有電飯鍋,用來烹煮食物,不過大家是否在清潔電飯鍋時只清洗其內膽呢?

通常我們會用電飯鍋的內膽里洗米做飯,因此許多人只對電飯鍋的內膽進行清潔,而其它部件的並不常清潔。

實際上,電飯煲中有幾個關鍵的部位需要清潔,否則我們在煮飯時可能會帶入細菌,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大多數人並不了解,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第一個地方:發熱盤。

我們可能會定期清潔電飯煲內膽,但內膽下的加熱盤可能就沒人去清理過。在反覆使用電飯煲過程中,一些污漬無可避免地會掉落到發熱盤上,並經過多次加熱,就會生成一層厚厚的污垢。

如果沒有清理乾淨這些污漬,電飯煲的加熱速度會降低,煮飯的時間也會增加,也就越來越耗電了,所以我們要注意定時清理它。

清洗過程實則非常簡單,首要步驟是,在進行清掃前,需把電源線拔出,其次在散熱器上用力擠出一些牙膏。隨後取出一支使用過的牙刷,運用點火器燙一下刷柄,待到刷柄軟化時,把牙刷燙熱至90度彎曲,經待冷卻固定後,便能用其來刷洗髮熱盤。

鑒於牙刷的刷毛極為細膩且軟足,用它來去除電飯煲的發熱盤上的污漬,可確保刷到每一個縫隙。如此反覆清洗後,能看到發熱盤明顯比以前乾淨了許多。接著,我們再用一塊清潔的布,將上面掛著的牙膏擦除後,電飯煲的發熱盤洗滌完畢。這麼做可以恢復其初新的導電性能,讓做飯變得更為省時省電。

第二個地方:排氣孔。

電飯煲的排氣口是一個關鍵部分,負責在烹飪飯時排放產生的熱度。在我們家裡,電飯煲的背面有一個排氣孔。當米飯煮沸時,熱氣會順利地從這個排氣孔散發出去。然而,在排放熱氣的過程中,食物碎片可能聚集在排氣口,如果這個排氣口沒有按時清理,食物碎片的積累就會日漸增多,甚至可能孕育病菌。

實際上,這個排氣孔是可拆卸的,只要輕輕一拉就能取下。拿下來後,用清水將其完全洗凈。如果有一些微小的縫隙難以洗凈,可以藉助廢棄的牙刷進行清洗。清理完畢後,按原樣將其重新裝上就可以了。定期拆下並清洗排氣孔,能讓做出的米飯更健康、更衛生。

第三個地方:密封圈。

電飯鍋的頂端通常涵蓋了一環密封圈保護蓋子,在做飯過程中,這一圓環同樣被食物殘渣和碎屑污染。等一些時間以後,這些殘留會變黃並在其上可能滋生菌類。當我們每回做飯,這個密封環會與米飯接觸,所以我們盡需要保持它的清潔。

密封環也能被拆卸,只需要輕按兩側的按鈕,用適量的勁就能夠將其取下。一旦拆下,將其置於水龍頭下沖洗,然後用布擦乾即可。家庭電飯煲有三處需要定時清潔,這樣才能保證煮出的米飯品質,同時節省電源。因此,保證密封環的清潔是維護電飯煲優良運行狀態的關鍵。

寫在最後:

以上這三個地方大家知道了嗎?電飯鍋中這三處地方又髒又油,基本相當於在養細菌,教你正確的清理原則,既乾淨又節房電,只要徹底清潔到位,它們就能與嶄新的一模一樣。所以,每次煮完飯後,我們不僅要清洗內膽,還要清理這三處區域,進行徹底擦拭。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