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大肆蔓延!65歲阿姨被兒媳榨乾積蓄 哭訴:兒子的「陪伴式養老」竟是一場噩夢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董阿姨的丈夫早逝,她一邊拉扯著兒子,一邊照顧著有病的公婆,日子過得很艱辛。

後來,兒子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畢業留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公婆的身體也慢慢好了起來了,日子過得越來越順心。

55歲那年,董阿姨退休,兒子要接她去自己所在的城市,說和妻子一起孝順她。董阿姨很高興,便去和兒子兒媳婦一起生活。

董阿姨去的第一天,便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做飯,打掃衛生,接送孩子,雖然比以前累,但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她心裡很滿足。

開始,兒媳婦一個月還給她3000元(約15000台幣)的生活費,後來抱怨工資降了,生活壓力太大,便不再給了。董阿姨也理解孩子,便每月從退休工資中拿出4000元(約20000台幣),作為家庭的日常開銷。

可半年後,她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兒子和兒媳婦要換車,看上一輛三十多萬(約150萬台幣)的車,董阿姨說太貴了,但兒媳婦說,便宜的車開出去沒面子,董阿姨只得同意,並掏了三十萬(約150萬台幣)。

從此,兒子家裡添置東西,都是董阿姨掏腰包。兒子卻心安理得地說:「媽,你的錢不給兒孫花,給誰花呢?」

三年後,她的積蓄全部花光了。見從董阿姨身上榨不出油水了,兒媳婦變了臉,甚至讓她交出自己的銀行卡。這次,董阿姨拒絕了,退休金是她最後的保障,如果交出去,今後,日子就更難過了。

董阿姨說,沒想到兒子的陪伴式養老,竟然變成了晚年的一場噩夢。

其實,董阿姨的經歷並非個例,類似的新型「啃老」正在大肆蔓延。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的生活費過活。

啃老,不僅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子女的悲哀

曾經有個女兒,在微信上這樣辱罵自己的父親:「老傢伙,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別生啊,什麼xx」。後面兩個字,不堪入目,只能用XX代替。

圖片來源:網路

她父親究竟做錯了什麼,被自己的女兒如此唾棄?

原來,女兒在國外留學,給父親承諾過,每月花銷盡量控制在1萬元(約5萬台幣)左右。後來,父親發現自己的信用卡被女兒刷了很多錢,便發微信問女兒,結果惹怒了她。

「爸爸51周歲了,已經老了,沒有能力一直養你。」儘管父親卑微地解釋,令人心寒的是,女兒竟破口大罵。

如此囂張的「啃老」就如王爾德所說:「你不知羞恥地索取,毫無感激地接受。」

啃老,不僅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子女的悲哀。

電視劇《安家》中,老嚴夫妻背井離鄉,來到上海開了家包子鋪,兩口子起早貪黑,辛辛苦苦攢下三百多萬,不忍心兒子按揭還房貸,咬了咬牙,給兒子全款買了套房,並在房本上只登記了兒子和兒媳婦的名字。

兒子、兒媳婦如願以償,老嚴夫妻倆也幸福滿滿,憧憬著即將到來的天倫之樂。

恰在這個時候,自己租住的房子也到期了,老兩口收拾好行李,準備搬到新房去住,卻發現,那房子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老兩口提著行李,兒子的丈母娘儼然像女主人一樣,擋在門口對他們說:「哪天再請你們來做客。」

為兒子傾注了自己的所有,而兒子的心裡沒有父母半點位置,到頭來,老嚴夫婦老無所依。

圖片來源:網路

「咱們做父母的,不就是為了兒女做貢獻嗎?」面對兒子的冷漠,老嚴並沒有怨恨。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太多了,寧願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拼死拼活地賺錢為孩子,把孩子當成全部的世界,結果,養兒防老變成養兒啃老。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守護家人,也是守護你的生活

深圳有個企業家,沒有學歷,十八歲從農村來到深圳打工,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身家過億。當別人問她:「你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她說:「我有個信念,就是一定要讓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

人只有自立自強,才能闖出一片天地。

而「啃老」的人,心中沒有家人,肩上沒有責任,很難有好的人生。

圖片來源:unsplash

稻盛和夫曾說:「一個人做事情的動機是善意的,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惡的,那麼,不管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稻盛和夫家以印刷業為生,但在二戰結束前,印刷廠被空襲盡毀。為此,父親失魂落魄,母親賣掉了自己的物品,辛苦籌措,支撐著貧困的家庭。

即使在這種境況下,稻盛和夫依然無憂無慮,只顧著自己玩。看著他的樣子,母親發火了,對他說:「我們的家境不寬裕,你上了高中,還只顧著自己玩耍。」

看到母親悲痛的表情,稻盛和夫大受刺激,決心「幫扶家計,守護家人」。

他請求父親製作紙袋,由他外出銷售。

從此之後,他只要不上學就沿街賣紙袋。後來,他開動腦筋,給城市的每個區都設了批發點,一時間,他家的紙袋在市場上變得非常暢銷。

那個時期,稻盛和夫除了紙袋生意外,其他的事情都不順利。

多年以後,他思考成功的原因,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其他事情,幾乎都是為了自己,滿足自己的慾望,只有紙袋生意是出於幫扶家計、守護家人的目的。從「關愛他人」出發的行為,其中蘊含著「善意動機」。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如果我們對父母有著「善意動機」,如何下得去嘴「啃老」呢?

如果我們能從「幫扶家計,守護家人」的目的出發,生活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就如《百孝篇》所說:「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世上最感人的「啃老」

最美孝心少年馬芯洋,爸爸在一場車禍中成了植物人,看著病床上的爸爸和傷心的媽媽,十歲的馬芯洋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爸爸在哈爾濱住院期間,馬芯洋每逢假期就趕往醫院。她白天和醫生、護士學習專業技能,為爸爸按摩肌肉,活動關節。晚上就和媽媽擠在一張小床上,陪著媽媽。她的陪伴,給了媽媽莫大的安慰。

平日裡,她和媽媽為了節省開支,總是吃些剩飯剩菜,卻變花樣地給爸爸做最好、最新鮮的食物,她每天把飯抽到針管裡,再通過胃管一點點打進爸爸的胃裡,三年時間,她和媽媽把出院僅為60公斤的爸爸照顧到了80公斤。

聽醫生說,病人會在某一刻的刺激下,突然出現知覺。為了有朝一日能將爸爸喚醒,馬芯洋每天都會咬一咬爸爸的胳膊。

馬芯洋的故事,被網友稱為「世界上最感人的『啃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小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有一天,他們老去,我們也應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願天下父母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願天下兒女都心中有愛,善待父母。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