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衣節!牢記「1不曬,2不擺,3不早,4不做」 為家人祈福:健康過冬天

「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傳統節日「寒衣節」,它據說起源於周朝時期,《詩經·豳風·七月》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天氣漸漸寒涼,人們愛是增添過冬的衣物,因此也叫做「授衣節」。

隨著時代發展,寒衣節也有了其他叫法,比如十月一、祭祖節、十月朝等等,而且把它和清明節、中元節並稱為「三大鬼節」。這一天人們會買來一些祭品,給逝去的先人掃墳燒紙,謂之「送寒衣」。

對於老百姓來說,「寒衣節」是個重要的日子,它不僅體現了人們對於逝者的哀思之情,也充分的表現出孝道的傳統美德。明日就是寒意節了,無論貧富,記住「1不曬,2不擺,3不早,4不做」,為家人祈福。

一不曬

進入初冬季節後房間往往會比較潮濕,尤其是一些被褥,所以人們會趁著太陽好的時候,會把被褥拿出來晾曬,這樣就會更加的蓬鬆,冬天蓋上也更加的暖和。但是在寒衣節這天,老傳統是不能晾曬被子的,因為老輩人認為這一天陽氣減弱,陰氣漸長,反而會招來邪祟附著,造成流年不利。

二不擺

寒衣節既然是祭祖的節日,那麼就需要給先祖們擺上一些供品以表孝心。在擺放供品的時候往往都會有一些時令水果,比如蘋果、香蕉等等,但是這些水果也不是隨意的,要選擇一些寓意好的,一些寓意不好的水果是切記不要擺放,比如梨、草莓,因為它們的諧音是「離」、「霉」,與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望背道而馳,所以不能擺放。

三不早

寒衣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上墳了,那麼什麼時間上墳最好呢?寒衣節上墳的時間不能太早,俗話說「早燒清明晚燒冬,七月半的小鬼等不到中」,意思就是清明上墳要早,寒衣節上墳要晚,最好的時間是在早上9點到下午15點,因為寒衣節這一天白晝時間短,這個時間段也是陽氣最重的時候,如果太早的話,寒氣較重並不適合。

四不做

上墳燒紙是一種殉葬文化,即便親人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但是我們依然要對他們有著思念、敬畏之情,所以燒紙也從古流傳至今。燒紙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事情,燒紙的時候切記不可嘻嘻哈哈,而且燒紙錢冥衣時要有始有終,等到它們完全燃盡才可,如果沒有燒完就此離開,那麼逝者就會收到殘缺的衣服錢幣,視為大不敬,容易惹怒先人。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寒衣節雖然是稱為「鬼節」,其中一些風俗也顯得迷信,但是它真正體現的是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