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時出家!樂壇天后「34歲落髮為尼」母親苦勸不回頭 消失25年現況曝光:我是回家了

李娜是曾經當之無愧的ost女王。

10年時間裡,她先後為160多部影視作品配唱過200多首歌曲。

其中《好人一生平安》《苦籬笆》、《嫂子頌》等經典樂曲依舊在傳唱。

就連我們耳熟能詳的《青藏高原》,原唱其實也是李娜。

有人說,如果你聽歌而不聽《青藏高原》,說明你白聽歌;如果你聽過《青藏高原》卻沒聽過李娜版本,說明你根本不懂歌。

李娜在樂壇的地位無人能及,

她和毛阿敏、韋唯一度被譽為大陸樂壇的三座高峰。

然而1997年,事業正當紅的她卻突然宣布出家,

她的選擇不僅令觀眾百思不得其解,更將年邁的母親推入了無邊的痛苦。

母親一路追隨她去了美國,想要改變她的念頭。

如今25年過去了,母親說服李娜了嗎?

她們現在的生活又怎樣呢?

01

李娜原名牛志紅。

1963年生於河南鄭州一戶窮苦人家。

早年喪父,和媽媽、妹妹相依為命。

母親白天上班工作,她就在家照看妹妹,整理家務。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年僅5歲的李娜,懂事的讓母親心疼。

沒有父親的庇護,李娜和妹妹遭受過很多白眼,受盡了周圍人的欺負。

不願給母親多增添負擔的她將這一切都默默忍受了下來。

童年時的悲慘命運練就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

12歲那年,李娜考入了河南省戲曲學院,專攻豫劇。

戲曲的學習枯燥而乏味,

每天都是兩點一線,除了睡覺就是練功。

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人喘不過氣。

很多人沒能堅持下去,

李娜卻對這個機會倍感珍惜。

她一直都是班級里最用功的學生。

每天來得早,走得晚,像一塊不知疲倦的海綿,孜孜不倦的學習著戲曲知識。

短短3年時間裡,她就從一個零基礎的學差生成長為了學校里的尖子生。

憑藉優異的成績,李娜被分配到了河南豫劇團,大大減輕了母親的負擔。

這些年,母親為了供她學習,除了本職工作外,下班還要去兼職。

年幼的妹妹跟在母親身邊打零工,母女倆吃糠咽菜,才湊夠了她每年的學費。

李娜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分到團里的那一刻,她就發誓要讓媽媽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在豫劇團的生活並不輕鬆。

還是新人的李娜一邊學習,一邊演出。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1982年,18歲的李娜在豫劇《百歲掛帥》中,憑藉「佘太君」一角一鳴驚人。

不僅榮獲了「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調演一等獎」的榮譽,

也讓團里下定決心要好好培養她這個新人。

「金嗓子」李娜一下子成了豫劇團的名人。

然而名氣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助益。

反而讓她和團里的一些人關係愈發微妙起來。

與此同時,微薄的工資也讓她的內心開始動搖起來。

幾十塊錢的工資遠遠無法承擔起母女三人的生活。

這讓決心要帶著媽媽、妹妹過上新生活的李娜倍感挫敗。

正值青春的李娜陷入了深深地迷茫。

日復一日的豫劇表演再也無法激起她內心的激情。

沒多久,她選擇調職去了省歌舞團。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樂壇已然興起,天生一副好嗓子的李娜,即使到了完全陌生的歌舞團,也是如魚得水,歌聲深得觀眾喜歡。

所有的流行歌曲中,她最愛模仿的便是鄧麗君的歌曲。

在歌舞團的這兩年,日子過的輕鬆自在。

放聲高歌的日子裡,李娜也漸漸地明白了自己的內心。

她想要唱歌!

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唱歌!

已經學無可學的歌舞團不再適合她,她將目光放向了離香港又近,發展又迅速的深圳。

她告訴母親,她想要辭職去南方學唱歌。

那個時候,「鐵飯碗」還是一門人人艷羨的好工作。

李母實在沒想到女兒竟然會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但她的瘋狂反對並沒有阻擾李娜的決心。

從小的經歷養成了她極為自主的性格,只要她決定的事,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李母勸不動她,只好抹著淚任由她離去。

李娜抱著母親勸慰道,「媽,我會照顧好自己,將來養活你和妹妹的,你不要擔心,要照顧好身體啊。」

火車緩緩帶走了李娜的身影,

李母跟在火車身後,潸然淚下。

兒行千里母擔憂,隨著女兒的離去,她的心也彷彿被狠狠揪起來一般。

而來到深圳後的李娜,也很快遭到了人生中的滑鐵盧。

沒錢沒人脈的她被唱片公司接連拒之門外。

她只能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想方設法尋求一個時機。

而這個時機,很快來到了她的身邊。

02

1988年,北京「如意杯」歌手大賽如火如荼的展開。

這些層出不窮的歌手比賽,為無數心揣夢想的青年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機會。

得知消息後的李娜,馬不停蹄地收拾包裹,拍拍屁股坐上了北上的火車。

李娜那一年的比賽,卧虎藏龍。

她憑藉優異的唱功,相繼擊敗了郭公芳、張繼紅等人,一舉奪得了通俗組的冠軍。

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李娜,終於被更多人看見。

第二年,她便接到了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的邀約,演唱了插曲《苦籬笆》。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她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1990年,《渴望》又找到李娜演唱了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

《渴望》播出後,萬人空巷。

作為主題曲主唱的李娜迅速走紅,

在榮獲全國第二屆影視十佳歌手獎項的同時,也隨著歌曲紅遍了大江南北。

事業高速發展的李娜,在之後接連推出了《嫂子頌》、《女人是老虎》、《走進西藏》等影視歌曲。

其中《嫂子頌》讓她的事業再攀高峰。

在那一年相繼榮獲了第三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的榮譽以及羅馬尼亞MTV的國際大獎。

音色醇厚,音域寬廣的李娜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歌聲霸氣又不失柔美,幾乎什麼風格都能駕馭,是少有的全能型歌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作曲家張千一被她的歌聲深深打動。

1994年,在李娜演唱會的幕後,張千一激動的表示,他想要為李娜專門創作一首歌。

這首歌就是至今仍被視為經典的《青藏高原》。

它將流行唱法與民族樂唱法深深地糅合在一起,對演唱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這首歌一經問世,李娜幾度封神。

翻唱《青藏高原》的人很多,韓紅也是靠著翻唱《青藏高原》走紅,但沒有一個人,能夠超越她的唱法。

半路出家的李娜,不像韋唯、毛阿敏,身邊有可靠的師長引領她前進。

她只能一個人摸索,學著集百家之長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形成極為鮮明的個人特色。

歌手這條路,她一直都比別人走得更苦更累。

成功的背後,是努力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

李娜曾坦言,她的聲音沒有什麼先天優勢,全是後天「自我摧殘」出來的。

在別的歌手恨不得24小時活躍在公眾面前,生怕被遺忘時,

李娜常常一個人躲在屋子裡面練聲,如果條件可以,她甚至能夠一整年不出門,就專註在屋子裡進行練習。

她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每天下午都要練習整整兩場音樂會的量。

在練歌期間,她不允許任何人打擾。

就連吃飯,也是由專門的人送到門口。

每一首遞到她手裡的歌,她都如獲至寶,一字一句的進行推敲。

即使不看手稿,歌聲也能流淌在她的腦海中。

在錄音棚錄歌時,李娜很少會浪費時間,只要是她的歌,往往一遍就能過。

她的歌聲,就連挑剔的製片人都無法挑出毛病。

正是這股精雕細琢的精神,才能讓李娜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的藝術高峰。

她對音樂的純粹和追求,令人驚嘆。

在她心中,除了音樂,就是音樂。

這些年,為了音樂,李娜的終身大事一拖再拖。

母親也為她的婚事愁白了頭。

03

當年李娜成名後,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了自己當初的諾言。

她送妹妹出國留學,給媽媽在首都買大房子。

媽媽年紀大了,故土難離,她就出資將老家翻蓋一新,只為讓媽媽住的更舒服。

女兒的孝心讓李母笑彎了嘴。

唯獨看到別人兒孫繞膝的畫面後,她會悲上心頭。

一轉眼,李娜已經30歲了,依舊孤家寡人。

這讓李母每每想起,都覺得心像是被針扎一樣疼。

她開始頻頻催著李娜相親。

偶然一次機會,李娜結識了一位年長她10歲的離異男性。

對方性格溫和,談吐有禮,很得李娜喜歡。

雖然對方有一個孩子,李娜也並不放在心上。

李母看到女兒好不容易有了意中人,更是不會在意。

反而不斷催促道,「趕緊結婚吧,趁著媽媽年輕,還能幫你帶帶孩子。」

但相愛沒有那麼簡單。

在音樂上格外純粹的李娜,在愛情上也不願將就。

兩人交往了兩年,卻始終無法完全磨合彼此的性格。

於是兩年後,彼此體面分手。

與此同時,李娜的事業也陷入了瓶頸。

九十年代末的樂壇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還堅持著老一輩藝術家們操守的李娜,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起來。

為了掙錢,公司勢必將她的利益最大化。

她每天不是在錄歌的現場,就是在商演的現場。

即使好不容易有空閑時間,她也要抓緊一切時間練聲。

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李娜近乎嚴苛的工作態度是她成功的基礎,卻也過快的損耗了她的身體。

長期的「自我摧殘」,讓李娜的身體過早的開始衰敗。

她隔三差五就會因為生病出現在醫院門口。

虛弱的身體讓她不管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

有時候還會產生幻覺,整個人迷迷糊糊地。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李娜面對喜愛的音樂事業,也是有心無力。

更糟糕的是,重重壓力下,她開始失眠,抑鬱,掉髮,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

這就像一場惡循環,李娜被困其中,掙脫不得。

自《青藏高原》後,有關她江郎才盡的謠傳愈演愈烈,這無疑也加重了她的病情。

1995年,兩個信佛的好友聽說李娜的事情後,專門送給了她一本《大明咒》。

一開始,李娜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隨手放在了書房。

後來被病情折磨的日益痛苦的她,偶然間翻開了這本《大明咒》,在寂靜的深夜裡,書中的文字宛如一縷清風,緩緩地撫平了她內心的躁動。

那一晚,李娜久違的做了一個好夢。

她開始漸漸喜歡上了佛學,並在兩個佛學朋友的幫助下,與寺院的主持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她將心中的苦悶一股腦的傾瀉而出。

主持與她一一開解,並在最後送了她一句贈語:

「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解脫才是智者夢中的故園。」

這句話在她的心中反覆咀嚼,越是思考,越是覺得主持言之有物。

後來,她應朋友之約,來到了張家口的天門山散心。

一到天門山,她就被這裡連綿不斷的青黛深深地震撼了。

清風送來綠草的清香,那一刻,彷彿靈魂也得到了滌盪。

著名歌手李娜的到來,也讓這裡的村民欣喜若狂。

他們自發的拉起一條橫幅:熱烈歡迎歌唱家李娜來我地開發天門山。

李娜天門山採訪

對於李娜的到來,他們表示了十二分的熱情。

還有臨時趕來的工人,和村民們高聲相和,一遍又一遍的呼喊著李娜的名字,希望李娜可以留在這裡。

如畫的風景,淳樸的鄉民。

這裡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渴望一片凈土的李娜。

她回去後沒多久,就果斷的將戶籍轉到了這裡。

還在天門山上建了一座李娜小屋。(後改名為李娜別墅)

她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守林員夫婦一起去采野菜。

遠離塵世的喧囂後,回歸自然本真的李娜,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靜。

在這裡的這段時間,她反覆的想起主持送她的那句贈言。

愈發喧囂的樂壇早已不是她的歸處。

1997年,李娜在五台山上落髮為尼。

04

李娜出家的消息被曝出來時,恰逢中國原唱歌曲季選揭幕在即。

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消息。

甚至有人以為時李娜的公司在為她暗中炒作,想要藉此吸引關注。

李娜的兩位好友也現身說法,力證了這只是子虛烏有的謠言。

畢竟只要熟悉李娜的人都會知道她對於音樂是如何的虔誠,她怎麼可能會不繼續音樂夢而選擇出家?

但早已下定決心了的李娜,是誰也無法阻止的。

34歲的她,在五台山普壽寺剃度出家,法號釋昌聖。

她下定了決心,要與之前割裂。

但躲在五台山修行的她,根本躲不過媒體的長槍短炮。

一代天后事業正當紅時去出家!

所有人都對李娜的選擇好奇極了。

他們想盡辦法,想要從李娜的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媒體們圍追堵攔鬧得原本清幽的寺廟苦不堪言。

無奈之下,李娜遠赴國外。

在美國一家寺廟進行修行,漸漸地淡出了觀眾的視線。

出家的消息,李娜沒敢告訴母親。

那時妹妹已經定居到加拿大,媽媽在加拿大幫妹妹看顧孩子。

但這件事鬧得太大了。

遠在加拿大的母親,依舊在報紙上發現了女兒遁入空門的消息。

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她一下子癱軟在沙發上,淚如雨下。

妹妹也無法接受姐姐落髮為尼的消息。

母女兩人一路趕赴美國,想要勸李娜還俗。

即使不願回國,也可以跟著他們去加拿大生活。

但李娜意已決,母親和妹妹根本勸不動她。

妹妹還有自己的生活,李母將她趕了回去,獨自一人在美國和大女兒磨。

母女倆誰也不能說服誰,有時她們說著說著,便會抱頭痛哭。

李娜堅持在這裡修行,李母就暫住在一位友人家中,

李娜一日不改變心意,她就一日守在這裡。

陪在女兒身邊的李母,這幾年流的淚比往些年加起來都多。

可她的淚水並沒有阻擾到李娜一心向佛的心。

左一 李娜

這些年,看著自得其樂,臉頰日益豐潤的李娜,李母原本堅定的心卻開始慢慢動搖。

為人父母,自然想要女兒更加快樂。

遠離世俗後的李娜,並沒有捨棄她心愛的音樂。

成為「昌聖法師」的她,陸續出版了《唱經給你聽》、《李娜淺說佛經故事》等有關佛經的專輯。

她的母親也並沒有離去,而是選擇和女兒一起生活。

母女倆住在寺廟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自然而愜意。

於李娜而言,再多的名利都已是過往雲煙。

她的內心深處有著更高的追求。

結語

在美國修行的李娜,向來對媒體避之不及。

只有偶遇她的姜昆,在與她的交談中,拼湊出了她那時的心境。

姜昆問「當初你為什麼要出家?」

李娜答「我沒有出家,是回家了!」

蘇軾有首詞 「此心安處是吾鄉」,放在李娜的身上再合適不過。

於滾滾紅塵中,尋一片凈土而息的李娜,不正是尋到了心靈歸處,回到了靈魂深處的家嗎?

作為觀眾和粉絲的我們,唯有祝福!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