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過得好不好,要看五十五!人到55歲,一定要「擁有這3樣東西」別不當回事
莫言曾在採訪中表示,人到晚年,要學會找點樂子,做個「傻子」,讓自己活得舒適點。
深以為然。
年歲五十五,已走過人生的高山,也嘗過歲月的風霜。
到了這個年紀,既沒有了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也沒有遲暮之年的步履蹣跚。
有時,一步走錯,步步皆錯。
而往後的日子,是甜是苦,終究看你自己手中還剩下什麼。
年過半百,請讓自己擁有這三樣東西,有了它們,即便時光不公,依然能安度晚年,心無掛礙。
圖片來源:《苦盡柑來遇見你》劇照
1.健康隨行,晚福可享
一位作家曾說: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世間諸事,皆有取捨,唯有健康,不容妥協。
年輕時,或許不曾在意,總覺得身體結實,熬一熬、撐一撐,一切都會過去。
可年歲漸長,所有你給身體帶去的傷害,都會在某一天報復在你身上。
2014年,作家馬伯庸的親戚因肺病住院,一家人決定集體體檢。
起初,他不以為意,在妻子的反覆勸說下,他才勉強同意。
而體檢報告顯示,馬伯庸的肺部有一片陰影,疑似早期惡性病變。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才開始深思:
過去的自己總是熬夜寫作,飲食毫無規律,運動更是無從談起。
在之後的日子裡,他調整作息,規律飲食,抽出時間鍛煉,甚至去雲丘山散心,舒緩焦慮。
當他再次複查時,醫生對比片子後驚喜地告訴他,陰影明顯縮小,癌症風險可以排除。
經歷這場劫後餘生,他感慨道:
「健康才是人生的主宰,只有守住它,才有資格談夢想、拼事業。」
是啊,人這一生,奮鬥固然重要。
可一旦身體垮了,曾經的努力和積累就像流沙,握不住,也帶不走。
五十五歲後,未來的路仍舊漫長。
唯有把健康握在手中,一日三餐才有滋味,四季輪轉才有期待。
慢下來,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
慢下來,給自己一個享福的機會。
心態平和,生活才會舒心;身體康健,日子才有盼頭。
人生,有吃有宿就是一大幸事,無痛無病就是一大福澤。
懂得善待自己,才能真正享受晚年,去看想看的風景,去過想過的日子。
圖片來源:《苦盡柑來遇見你》劇照
2.閒錢在手,重擔可扛
作家余華曾說:
「人活一輩子,誰會沒病沒災,誰沒個三長兩短?遇到那些倒霉的事,有準備總比沒準備好。」
若有一些積蓄,生活自是從容許多;
若兩手空空,未來的日子難免有諸多不安。
五十五歲以後,囊中的錢,往往是你晚年的底氣。
《許三觀賣血記》中講述了一個故事:
水患剛過,荒年隨之而來。
糧食短缺,大米價格暴漲,以往能買十斤米的銀錢,如今只能換來兩斤紅薯。
偏偏這時,許三觀家中已無餘糧,積蓄耗盡,許玉蘭每日憂心忡忡。
米缸見底,她只好用僅剩的錢,換來一百斤玉米棒,磨粉熬粥,好讓粥顯得濃稠些,勉強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許三觀生日那天,家裡已許久未嘗過乾飯與葷腥。
望著妻兒消瘦的臉,他再難坐視,拖著疲憊的身子去賣血。
這次,血錢被壓了價,僅得三十元。
手裡攥著這點血汗錢,他只想帶家人吃頓好的,可回家途中,身子一晃,終是支撐不住,一進門便昏睡過去。
此時,孩子們滿懷期待,許玉蘭卻攥著錢,坐在門檻上落淚。
望著丈夫疲憊的面龐,她心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這日子……到底還有個頭嗎?」
圖片來源:《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不可否認,人世間90%的痛苦,多半是因為那一錢幣子。
有人五十五歲後,依舊能夠從容不迫,是因為早早存下了一筆養老錢;
有人年過半百,仍在為生計奔波,只因年輕時肆意揮霍,晚年只得四處求人。
誠然,錢雖不是萬能的,卻會讓人活得體面、過得踏實。
想買點喜歡的東西,不用猶豫再三;想出去走走,不必擔心開銷;家人有需要時,也不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到了一定年紀,才會知曉:錢,是世上最養人的補品。
趁著時光慢走,賺些急錢,存住閒錢,方能扭轉你的人生。
3.家人圍坐,歲月可伴
人世間,朋友來來去去,親人離離散散。
回望過去,年輕時奔波忙碌,總是淡忘故鄉家人。
待流年往轉,年邁蒼老後,才發現自己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生活。
而人一生最可怕的是,晚年時光,獨坐窗前,身邊無人可訴說。
《我們仨》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兒孫繞膝,家人同在,正是人生第一大幸事。
一位姓王的老先生曾講過自己的一段故事:
他今年八十歲,年輕時是村裡最勤勞的人,供養子女長大成人。
然而,退休後,獨自守著老屋,日子雖清閒,卻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起初,他並不覺得孤單,直到一次感冒高燒,他連倒杯水的力氣都沒有,望著空蕩蕩的屋子,才真正感受到孤獨的苦澀。
兒女們得知後,商量著讓父親輪流住在各家。
王老先生剛開始不願意,怕給孩子們添麻煩。
但住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原來有家人陪伴,生活竟是這般溫暖。
圖片來源:《童話故事下集》劇照
每天清晨,孫子喊他起床散步;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嘮嗑,飯桌上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很認同一句話:「我們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哪還管什麼福分的。」
子女在,心不慌;父母在,心自安。
無論是開心還是失落,有人可以傾訴;無論是順境還是困境,有人可以依靠。
往後餘生,便不再寂寞,也不再害怕。
幸福的晚年,不需要轟轟烈烈,而是柴米油鹽間的溫暖,是家人圍坐時的安心。
放緩腳步,和老伴多些親昵,與子女多些陪伴,同老友多些敘舊。
有人懂,有人伴,人生的後半程才不會孤單。
圖片來源:《苦盡柑來遇見你》劇照
《半生緣》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日子過得真快,對中年以後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縫間的事。」
人生的路,走到五十五,已然過半。
往前看,拼搏半生,風雨兼程;往後看,不再是奔波,而是珍惜。
操勞半生後的那一刻,才真正懂得:
晚年的幸福,從來不是從天而降,而是早早為自己鋪好路。
養好健康的身體,才能安享歲月;手中存有餘裕,才能應對風雨;家人相伴左右,歲月不再孤單。
願你餘生,依舊能步履穩健,手有餘糧,有人相伴,身心無憂,歲月靜好。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