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才米粒大!老人不在意「皮膚變黑流膿」 不到24小時休克「截肢不治」
近日,浙江溫州樂清市人民醫院、有一起死亡病例,引起大眾關注!當地一位老人在家處理青蟹時,不慎被其腿刺傷左手,在被刺傷23小時後,老人左手臂出現明顯紅腫熱痛、並伴隨頭暈乏力症狀,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萬萬沒想到居然要截肢、還因此喪命...
據《騰訊網》報導,醫師當機立斷、為老人做左上肢截肢術,令人沒想到的是,經過9天時間搶救,老人仍不幸離世。該老人的左手被蝤蛑(即青蟹)刺傷後,以為只是小傷口,只貼了ok繃。之後,手部傷口有些腫脹,但老人家也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的左手臂出現明顯紅腫熱痛,並伴隨頭暈乏力症狀,急診驗血顯示:肌酸酐179.30μmol。醫生診斷為「膿毒性休克創傷弧菌感染和急性腎衰竭」,病情隨時可能變化,立即將患者收住重症醫學科治療。入住重症醫學科後,老人的呼吸費力、胸悶、左上肢疼痛明顯,醫生用敏感雙聯抗生素、機械通氣等治療。
入院1小時候,老人的上肢傷勢進展迅猛,出現了壞死性筋膜炎,手外科急診趕緊進行「筋膜皮瓣移植術+軟組織病損切除術+筋膜間隙切開減壓術」怎料,局部清創效果不佳,老人的左上肢繼續惡化,並出現了腎衰,醫師當機立斷為其行左上肢截肢術,術後又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遺憾的是,經過9天時間的搶救,老人還是不幸離世。「創傷弧菌」廣泛存在於近海海底、海底淤泥和海鮮中,分佈極廣,富含蛋白質的牡蠣、毛蚶、貽貝,對蝦子的污染率和污染程度較高。海魚中該菌的污染程度較低,在淡水魚蝦中較少見。
感染創傷弧菌後,48小時內死亡率將達50%以上!如果超過72小時未接受有效治療,感染的死亡率將會趨近100%。一旦感染創傷弧菌,其局部症狀有:
1. 紅腫熱痛(小傷口突然變成「火山口」,周圍皮膚發燙、發紫)
2. 閃電潰爛(24小時內可能出現流膿發黑、起水泡);全身症狀有高燒寒顫(體溫飆到39℃+,冷得直發抖)
3. 血壓跳水(頭暈眼花、冒冷汗-休克前兆)
4. 上吐下瀉
那麼,哪些族群更容易罹患創傷弧菌呢?首先,酒精性肝硬化、原有肝病及慢性肝炎的患者;喜歡酗酒,但沒有肝病紀錄;遺傳性血色(鐵)沉著病;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患者。
有時候處理海鮮時的防護手套,受傷後的一次徹底消毒,很可能就是守護生命的關鍵防線!如果不慎受傷並出現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
處理海鮮時:應戴厚橡膠手套(防刺穿);使用專用工具(避免徒手開生蠔/螃蟹)。
受傷後:若不小心被魚蝦蟹刺傷,應立即將血擠出,用清水沖洗,並用酒精消毒。
食用海鮮時:應徹底煮熟(沸水>5分鐘);避免用傷口接觸醃漬生海鮮汁液。
另外,創傷弧菌具有嗜鹽性,切勿使用生理食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參考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