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頻率反映健康!喝水後頻繁去廁所:腎不好問題嗎 醫生揭秘:5個因素影響「養護好腎臟」排尿正常


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理極限是能七天不吃飯,但不能三天不喝水。水占我們體重的70%以上。充足的水分是維持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天人體都需要攝入大約1000ml-2000ml的水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運轉,當水分進入我們的身體循環之後,通過腎臟的代謝以及分解功能,形成尿液。


Advertisements

尿液在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會呈現出透明淡黃色且無明顯氣味的液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尿的頻率和尿液的顏色可以用來判斷我們自身身體的健康與否。


我們不難會發現,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人,有些人一直喝水,一天卻也不去幾次廁所。而有些人不怎麼喝水,一天卻也總是去好幾趟廁所。兩者差距之大跟自身的飲水攝入量根本不成正比。


Advertisements

那麼,造成兩者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是有腎臟方面的問題嗎?喝水一直去廁所的人比起不怎麼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一、哪些因素影響尿液的排出?

水如何變成尿:當我們喝水入口之後,水會隨著吞咽的過程先經過食道進入腸胃,在腸胃中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把氧氣、血紅蛋白等等人體能吸收的有利物質帶入到血液之中。

當水分進入到血液之後流向腎臟,腎臟自動進行過濾會產生原尿。原尿再由腎臟進行二次吸收加工其中的營養物質,產生營養帶回給血液。然後把氨、鹽等類對於人體機能無用的代謝物排出到腎小管。


Advertisements

含有氨的代謝物和含有鹽類的水溶液,這就是尿。尿液存儲到腎小管達到一定量刺激膀胱產生尿意,大腦接受到排尿信號發出指令從而刺激膀胱把尿液排出體外。

再不考慮外界因素下,當我們機體相對保持不變時,飲用同一杯量的水排出體外的時間也必然是相等的。那麼,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尿液的排出多少?下面幾個原因是重中之重。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


Advertisements

1.括約肌功能不同

人體的括約肌非常多比如食管,膀胱,氣管等都存在括約肌,每個地方的括約肌作用是不同的。尿液每天都能及時排出的原因是括約肌功能正常。大腦神經會給人體釋放排尿的信號。

括約肌就像是水龍頭的開關得到指令後排尿。括約肌功能正常時,尿液才會形成並順利排出體外。當我們身體的尿道外括約肌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導致其無法與膀胱逼尿肌進行協同工作,導致出排尿不順暢。


Advertisements

尿道括約肌,其主要作用是在儲尿期與膀胱的逼尿肌協同,充分關閉。逼尿肌舒張,括約肌關閉,此時可以充分在患者的儲尿期,完成膀胱的儲存功能。膀胱正常存儲人體產生的尿液。

在排尿期,患者括約肌會充分地放鬆,逼尿肌充分收縮。這樣可以順利地把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我們身體的括約肌出現功能障礙,這時在儲尿期的時候,括約肌無法充分關閉,就會出現患者漏尿的情況。


Advertisements

排尿期,逼尿肌無法充分打開,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排尿不暢的表現。如果確定是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可以服用α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尿液無法正常排出,就可能會出現泌尿系統疾病。因此括約肌功能也是影響尿量的一個原因。


Advertisements

2.膀胱大小不同

膀胱是一個儲尿器官。成年人的膀胱位於小骨盆的前部,前方為恥骨聯合。膀胱是有一定的收縮能力的,在等量的情況下,平均每個人的膀胱尿液存儲容量為300-500mL。

當膀胱儲尿量超過500毫升時候,人們就會因為憋尿過多導致膀胱壁張力過大而產生尿意。膀胱儲尿量隨著性別,年齡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新生兒的膀胱容量最小,其次女性的容量小於男性。

一般情況下,喝水後的1個小時是排尿高峰時期。膀胱附近有許多器官,如輸尿管、闌尾、盆腔等,如果這些器官受損,也會刺激膀胱,影響膀胱的尿量,導致排尿異常。所以,膀胱大小影響排尿次數。

膀胱大的人,儲存的尿液多,尿液積累到一定量之後會刺激到膀胱,產生憋脹的感覺才會想要小便。而有的人膀胱比較小,儲尿量少不能憋尿,所以就會增加排尿次數。


3.飲水習慣不同

飲水速度和飲水量也是影響尿量的重大因素。尿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所以每天攝入的水量多少也決定了尿量的多少。而許多人在生活中明明很少喝水但也尿得頻繁。這是因為腎臟也可以控制人體的水分排泄。

正常情況下,飲用水時水流速過快可能導致體液體積持續增加。當人體體內滲透壓降低時,水的排泄量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喝水很少卻總是上廁所的情況。


4.排尿習慣不同

有的人習慣喝水後,固定時間下稍有尿意就去排尿,而有的人則習慣憋尿,尿意強烈的時候才去排尿。久而久之,形成不同的排尿習慣。排尿習慣的不同,導致個人排尿的頻率也有所不同。


5.心理因素不同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